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网站案例 >  余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
2013/1/8 9:24:47 分类:网站案例

余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

    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中心,南依四明山,北濒杭州湾。全市面积1527平方公里,人口85万,2001年完成工业 总产值513亿元,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4亿元,2000年起实现全省县级引进外资三连冠。1986年撤县建市后,余姚城市 建设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,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,城市建设呈现一轮又一轮的高潮,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, 街道路面不断改造拓宽,城区道路不断向四周延伸,城区范围不断扩大,城区面貌日新月异。200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已经达到28平方公里,是1986年的6.41平方公里的4.37倍,城市人口由1990的9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26.51万人,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城镇人口为34.5万,城市化水平为43%。 
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,余姚按照"构筑城市框架,打通道路结点,扩大规模,完善功能"的总体目标,制订了余姚 市城市规划道路网络图,加大了资金投入,对城区的路网作了结构性的调整。先后投资十多亿元建设了以谭家岭路、四 明路、南雷路、新西门路、开封路为代表的城南道路,以玉立路、杭甬高速梁周连接线、西石山路、阳明西路为代表的 城西道路,以子陵路、新建北路、杭甬高速东连接线、世南东路为代表的城北、城东道路,逐渐形成六横六纵的城市交 通网络。同时新建、改建了开封桥、西石山桥、姚江桥、新建桥、最良桥等桥梁,使姚北城和姚南城连为一体,结合城 市中心区三江六岸南滨江路、北滨江路、南河沿路、北河沿路、南兰江路、北兰江路等道路和候青门、玉立路、舜水路 三座公铁立交桥的建设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路网系统,极大提升了城区交通承载能力,也促进了周边土地的升值,为余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城区交通环境。通过近年来的市政道路建设,2002年底,余姚市政道路总里程由1990年的55公里增加2002年底的217公里。                    

     1990年后,余姚以转换功能,疏通人口,畅通道路,改善环境为主线开展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,力争 使城区面貌一年一小变,三年一大变。一方面对城市中心区道路进行了改造,先后实施了南雷路迎宾大道工程,对南雷 路进行里面改造,2000年实施了南河沿路改造工程,2001年10月,投资近亿元对城区主要商业街道阳明西路进行整治改造,形成了崭新的文明示范商业一条街,2002年改造了南滨江路,又投1500万元,对舜水南路进行了改造,新改造的道路路幅扩展到30米,管线全部入地,建设档次较高,从而缓解了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,消除了瓶颈制约,美化了城市形象,提高了城市品位。另一方面,对旧城区全面进行拆迁,先后拆迁了冶炼厂、酱园街、镬厂、瓷厂等地块,2001年9月份起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对阳明西路、新建路、东朝街三大旧城地块进行改造,这三大地块总拆迁面积10.5万平方米。5年以来旧城区改造面积达到64.47万平方米。随着拆迁工作的稳步推进,一大批设施齐全,环境优美、管理规范的高档次住宅群也相继落成,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。98以来新建了赛格特花园、富士花园,舜江名苑、富达广场、江南新城、金桂苑、望江花园、金山名苑等住宅小区,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。到2002年底,市区住宅小区达到46个,城区住宅房面积从1997年底的268.23万平方米上升到2002年底的416.93万平方米,人均住宅房居住面积从1997年底的14.84平方米上升到2002年底的19.21平方米。市委、市政府在改造旧城区块的同时,也以拓展城市空间,加快人口集聚,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新区建设的步伐,先后规划建设南面的省内最大的外商投资基地-- 浙东经济开发区,西面的经济开发区,北面的姚北新区,东面的城东新区,这些新区有些已经形成规模,尤其是北面的 姚北新区紧邻杭州湾大通道,与南部余姚中心城区遥相呼应,将全面带动余姚产业的升级。在城市功能区块方面,三个标志性的大型建筑-位于新建路和北环路交汇处的会展中心、位于最良桥东端的三江会合处的文化艺术中心、位于最良江西端的两江会合处的体育休闲中心正在规划建设,建成后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。为美化城市环境,提高城市品位 ,余姚结合城区环境整治和旧城改造,开展了大规模的三拆建绿、绿色通道生态绿化工程等造绿活动,积极营造以"蓝天 、碧水、绿地"为目标的城市环境。城区候青门立交匝道绿地、南河沿路绿地、阳明西路休闲绿地、龙泉山公共绿地、南雷南路两侧临时绿地、后江生态绿地、北滨江路绿地、南滨江路等公共绿地相继建成,甬余余夫线、甬梁线、梁周线、 329国道四条公路两旁全面绿化,1998年到2002年,城区绿化覆盖面积由375公顷增加到841.45公顷,城市建城区绿地率达到19.04%,绿化覆盖率22.7%。2003年姚江、最良江两岸及城东线、开封路、新西门路五大地块85万平方米地块 的绿地也将建成。市委、市政府提出了要在2005年把余姚建设成为国家园林环保城市的目标,一个绿意盎然,自然清新,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园式城市将会在市民眼前展现。
随着城市建设的大步推进,城区的公共事业也迅速发展。城市的公交线路从1989年的1路增加到2002年的11路,运营车辆142 辆,出租汽车达到270辆,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。城区现有花园水厂、七里浦水厂、龙山水厂等三个水厂,2001年组织实施了近10公里长的梁辉水库引水工程,使城区供水彻底告别了姚江用水,同时扩建了七里浦水厂,城区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4万吨,保证了城区生活和生产用水。实施亮灯工程,城区主要路段已全部安装了路灯,路灯总数9567盏,城区的夜景越来越美。投资1亿多元的省内首家LNG(液化天然气)输气站已初步建成,年供气能力达到5445万标立方米,可满足3.1万户居民的用气需求。为确保城区环境整洁,2001年10月份,余姚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桐张岙新垃圾场,并于2002年7月份建设完毕试运行,城区今后20年的生活垃圾的填埋问题得以解决。同时,不断扩大城区保洁面积,2002年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49.7万平方米,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500吨,城区垃圾也开始实行袋装化。为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,2002年11月份,我市开始建设总投资3.77亿元的城市污水综合处理工程,城区、姚北开发区及北边乡镇的污水通过管网收集,经处理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排入钱塘江杭州湾,2005年该工程一期将建设完毕试投运,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万吨,2020年远期日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。
余姚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,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素有"文献名邦"之称,为了体现这一特色,余姚编制了《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,从城市整体风貌、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保护体系,根据"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加强管理"的文保工作方针,在城区内划分了武胜门路传统居住街区、府前路传统居住街区、龙泉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、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四个重点保护区,并在全市范围确定了46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区,通过改造、改善、修缮,进一步保护余姚山、水、人和建筑和谐共存的历史环境,维护和发扬余姚人与自然共栖共生的自然文化特色。同时,"以方便居民生活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、提高环境质量、促进持续发展"为思路,使保护与利用相结合,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。
历史已将余姚推上了城市化的大舞台,新一轮城市建设不仅展现了良好的前景,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余姚将在今后积极探索城市建设、经营机制,着力构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框架,力争在不久的将来,把余姚建设成为一个"文化底蕴深厚,山水特色鲜明,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"中等现代化城市。

本文由胡金金个人网站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hujinjin.com/info/126.html

凡标明来源于胡金金个人网站的文章,皆为本站整理发布,若转载此文必须附原文链接,对部分平台更改其文内容当自己原创者,胡金金个人网站将保留其追究权利!
个人资讯推荐
友情链接